那厂、那人、那些招商事……

2022-11-09 13:25

那厂发“金条”,那人在“逃跑”,那些事“没完没了”……

国际郑,有点煎熬;富士康,工人不能跑;招商引资,挖了墙脚。

富士康能不能停摆?说点真相……

不可否认的是,富士康与郑州,谁也离不开谁。企业在贡献,政府也在帮扶。谁泼洗澡水,会把自家孩子倒掉?

这次事件,好比一个人得了脚气,治疗脚气就行,而不是截肢。若截肢了,还能走路么?

但是,明白一个道理:

地方招商引资,没有富士康的时代,只有时代的富士康。

一时兴起中的有备而来

本来,富士康在深圳已经发展了20年。但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,深圳开始搞产业转型。

于是,当富士康决定迁入内陆……

谈起,富士康与郑州的渊源,时间追溯到2007年。

当年,郑州为了“钓大鱼”,煞费苦心。据说,政府成立了高级别小组,盯着这条“活鱼”浮出水面。

那时候,谁都想钓大鱼、买活鱼、养好鱼,“筑巢引凤”是一个常规操作。

尤其,富士康这条鱼,活跃在深圳的大江大河里,生命力和养在小池塘是不同的。这也不难理解,平时市场买鱼,活鱼10元一斤,死鱼5元一斤,谁都会选择新鲜的活鱼。

正逢,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,不少省份都掀起了招商热潮。各种优惠条件,砸向富士康。

直到2010年,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,来到郑州考察。

结果,一下飞机,他发现迎接他的人,竟然是时任河南省长。

此时的省长,已经在35度的高温下,等了郭台铭一个小时。

郑州为了一口“吃”下这条鱼,撒下了各种“佐料”:

前五年不用交企业税、增值税,后五年交一半就行,从第11年,再全额缴纳。

甚至,向国家海关总署请求了保税区政策,还要亲自帮富士康招工。

那一年,在时任河南省长的盛邀之下,富士康决定在郑州建厂。

现在回看,这是一场经典的双赢。

在2010年以前,河南是农业大省。富士康投产五年后,郑州已经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,喊出“国际郑”的口号。

到现在,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总规模,已经从2011年的不到200亿元,逼近了5000亿。

郑州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,出口额占郑州的80%,占河南的60%。

2022年上半年,河南进出口总值3958.3亿元,居中部第一,这些成绩离不开富士康的贡献。

但是,富士康与郑州是互相成就的。

作为人口大省,河南也为富士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。富士康在其它国家或者地区,要搞一个同样的产业基地,需要几十万以上的劳动力。

没有河南的高性价比劳动力,富士康只能亏钱。

同时,富士康也享受到了比沿海城市还优惠的政策。原本,富士康就是沿海城市“腾笼换鸟”产业政策的倒逼,两者牵手带来的就是一种双赢。而不是,有利一拥而上,有事一哄而散。

十年轮回中的自力更生 

过去,郑州是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。如今,在富士康的支撑下,终于“飞”了起来。

郑州借着富士康的势能,引来了中兴、创维、OPPO等300多家,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,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。

这样一看,郑州借鉴了“深圳经验”。

深圳在搞手机制造的同时,向计算机、显示面板、集成电路、智能穿戴设备等发起了总攻,结果就是涌现了华星光电、大疆无人机、比亚迪汽车等“智能硬件大厂”。

但是,郑州依赖富士康。

富士康与郑州,正在经历甜蜜后的阵痛。

作为代工巨头的富士康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这点是值得肯定的。但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,毛利率低,潜力不足。若是经济转型,押注在富士康身上,结果并不好。

曾有市场分析称,一部售价上万的iPhone 6成本价为1227元,而富士康每一部手机,只能赚25元。产业链上辛苦打工,收益却如此低,揭露出代工厂的隐痛。

中国当世界工厂,上游吃肉,咱们就只能喝汤么?

是这样,该喝汤的时候,还是先喝汤。当做到了自主研发,领先世界,让各国买我们的产品时,那产业链是否转移,自然就不重要了。

在没有这个实力之前,引进技术,厚积薄发。

这就和离职一样,没有能力直接裸辞,说好听点,是勇敢,说难听点,就是鲁莽。

招商引资中的遍地开花 

目前,除了富士康,汽车成为对郑州贡献第二大的产业。

当初,特斯拉要在中国建第二工厂,导致不少城市挤破脑袋,争当马斯克的“二姨太”。

郑州在这一轮“抢亲大战”中,也是诚意满满,除了土地、贷款、税收优惠,还提供完备的工业链,有足够的高素质工程师,另加一座“隔壁”大使馆。

在电池材料上,河南有多氟多,2021年多氟多便与比亚迪,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。

在电池生产企业上,中创新航已经成为继宁德时代之后,第三大电池供应商。

另外还有许继电气这样的汽车配套商,尤其是新能源客车代表宇通的带领下,郑州从原材料到核心部件,再到整车配套,早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供应链。

反过来说,地方依赖单一的支柱企业,可能三分之一的税收,五分之一的GDP,都来自于同一个企业。

一业独大,一企独大,一点都不夸张。

某个支柱企业,一打喷嚏,整个经济面临瘫痪。

早在100多年前,美国就诞生了全球第一个“汽车之城”——底特律。这座城市的衰落历史,清晰映射出巨大的隐患:产业结构过度单一。

一个产业决定一个区域经济的命运,这看似并不完全合理,正是一些地方的真实写照。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即使能造就一时的辉煌,但潜藏的风险终会有爆发的一天。

一业独大,一企独大,会产生“挤出效应”,致使其他产业难以发展。一旦资源开发接近枯竭,或者支柱产业遭遇困境,同时又缺乏替代产业,这些地方的经济就会“断崖式”下滑。

所以说,制造业更需要一份踏实、长期的耕耘、投入,是一个长期默默坚守、最后厚积薄发的行业。一旦形成领先优势,很难被后来者赶超。

而值得一提的是,更要注重中小企业的培养,规模不大、但占据行业制高点,获得很高的份额和利润,这值得各地招商引资深思。

结语

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地方,经济往往更有活力,更具发展潜能和抗风险能力。

地方招商引资,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中,更应该期待中小企业勇立时代潮头,做大做强,做到极致,做成专家。
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招商要参公众号。

那厂、那人、那些招商事……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信息
  • 厂房租购平台
  • 其他招商信息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
    政策下载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沟通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15-5265
   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